安徽監管局積極學習貫徹全國財政系統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堅決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和全國財政工作會議部署的要求,提高站位,錨定監管重點,強化屬地監管,以四個“聚焦”切實將自身金融監管職責融入新時代扎實推動財政金融高質量發展進程中來。
一、聚焦日常監管,切實履行出資人職責
一是做實屬地中央金融企業財務管理和運營情況分析監測機制。扎實開展24家中央駐皖金融機構的日常監控,對各類關鍵數據指標進行實時追蹤、精準分析,提高工作的敏銳性。二是強化呆賬核銷、抵債資產管理、不良資產批量轉讓、貸款減免等業務監管及審核,全面梳理金融企業業務開展情況,建立抽查、輪查制度,堅持周期性現場核查全覆蓋。三是按要求做好屬地國有金融資本產權登記情況監管,全面掌握安徽省金融資本產權登記專項及其他產權管理工作開展情況,及時反映產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四是立足監管局財政金融監管職責,積極探索加強金融領域財會監督,選定某政策性銀行為核查對象,以薪酬管理、資產運營、成本費用、財務信息、會計制度執行等監管事項為抓手,促進各項業務合法合規開展。
二、聚焦問題隱患,切實發揮“哨兵”作用
面對復雜嚴峻的形勢,安徽監管局立足財政職能,堅守底線思維,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緊盯可能產生的問題隱患。一是關注中小銀行穩健經營。全面了解地方政府專項債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有關工作落實情況,從提升盈利能力、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加強監督檢查、中小金融機構兼并重組四個方面,提出解決思路。二是促進PPP規范運營。系統梳理了安徽省PPP模式自2014年以來的三階段發展歷程,通過數據分析、案例剖析及金融機構貸款質量評估,結合政策要求,全面評估安徽省PPP項目,持續關注安徽省繼續以PPP模式實施的項目運營情況,按照中央金融工作會議要求,保障PPP項目平穩運行。三是探索債務金融協同監管機制,從債務形成的供需兩端發力,構建債務金融監管共同體,推進債務金融融合監管,使債務監管和金融監管在資源共享、信息流通、協同作業等方面形成高效配合,攜手織密監管網絡。
三、聚焦聯動機制,形成監管合力
近年來,安徽監管局始終保持與人民銀行、金融監管局、證監局等安徽省內金融管理部門的工作聯系,在監管協作機制備忘錄的基礎上,探索建立責任清晰、交流暢通、信息共享、聯動配合的金融監管一體化工作機制。一是推動數據共享,業務工作互融互促。以“防范各類金融隱患,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為目標,完善監管協作機制備忘錄,在履行金融監管職責方面找準結合點,形成監管合力。二是聯動開展財會監督。在對中央駐皖金融企業開展監管的過程中,借助積極與金融監管機構監管資源,從不同視角全面發掘各類金融隱患,深化黨建與業務融合,以黨建聯創聯建促進業務互融互促,充分發揮各自資源優勢,達到“1+1>2”的效果。三是建立問題移交處理機制。與金融監管部門加強協作,將監管中發現的問題線索移交監管部門處理,并建立移交問題臺賬,跟蹤處置情況,促進合規經營。四是政策研究優勢互補。充分發揮在金融機構及地方政府債務監管方面的優勢,結合人民銀行在地方金融發展改革和監管的職能,圍繞強監管、守底線、促發展深入開展政策研究。
四、聚焦基層一線,切實發揮參謀助手作用
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安徽監管局始終堅持練好調查研究這項“基本功”。一是帶著問題去。結合金融監管職能,分析現階段監管重點、敏感點,科學選題,以助力轄區經濟金融高質量發展為出發點,先后開展小微企業融資現狀、綠色金融發展、金融支持進出口貿易等調研。二是沉下身子去。在科學選題的基礎上,經過系列分析研判,數次深入一線企業開展座談,詳細了解樣本企業發展歷程,咨詢企業享受的優惠政策和政府扶持情況,了解企業經營和發展面臨的問題和困難,求教對金融支持創新發展的意見建議。三是奔著問題去。調查研究的實效最終要落到解決問題上去,調研組對監管部門、商業銀行、企業座談收集的第一手資料進行詳細整理、系統分析研究,并著手撰寫調研報告,揭示深層次問題,提出針對性政策,守牢監管底線,助力科學決策,服務地方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