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實施大規模留抵退稅新政,除了優先安排小微企業、重點支持制造業等六大行業,“政策擴圍”是值得一提的關鍵詞。
此前,僅先進制造業增量留抵稅額可享受按月全額退還,如今,這一優惠政策的范圍由先進制造業擴大至所有符合條件的制造業企業,并一次性退還企業存量留抵稅額。這對正從制造大省邁向制造強省的四川,無疑是個好消息。
政策“靴子”落地,退稅帶來充沛現金流,為“四川制造”創新發展注入動能。據四川省稅務局統計,截至目前,單從受惠金額看,本輪留抵退稅惠及的上萬戶企業中制造業占比近20%。
“大國重器”打響創新招牌
新中國成立之初,三線建設讓德陽從以農業為主要產業的地區一躍成為“重裝之都”,一大批著名重裝企業在這里落地生根,拔地而起,東方電氣集團就是其中之一。
2019年,東方電氣與三峽集團攜手研制出1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歷史性地將中國風電引入“兩位數時代”。今年2月,東方電氣自主研發的13兆瓦抗臺風型海上風電機組在福建成功下線,再次刷新我國海上風電機組單機容量新紀錄,鑄就“大國重器”新的里程碑。
“企業搞創新不容易,技術迭代的背后少不了資金的支持。”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中型電機分公司副總經理、財務總監劉先生坦言。
劉先生所在的公司負責東方電機品牌風力發電機業務,屬先進制造業之列。留抵退稅新政發布后,稅務管家馬上聯系了他,輔導其辦理了退稅申請。談及退稅款的用途,劉先生介紹道,退稅款到賬后,就直接被規劃用于引進高層次人才,加大對海上永磁直驅風力發電機、陸上大型風機等綠色風電裝備研發和技術改良。“退稅款看得見摸得著,實實在在進了企業的腰包,我們要用這個錢堅持創新,爭取在風電行業闖出一番名堂。”劉先生說。
政策擴圍成“意外之喜”
除了延續享受政策的先進制造業企業,政策擴圍也給眾多傳統制造業企業帶來“意外之喜”。
近兩年,原材料價格上漲,嚴重擠壓了制造業的利潤空間。加之疫情影響,資金回籠較慢,企業普遍發展受挫。“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大規模留抵退稅的到來,讓不少企業感到振奮。
“眼下正是公司采購原材料、投入生產的關鍵節點,130萬余元的退稅款到賬后,我們立即付清了80多萬的材料采購價款,相當于國家為我們承擔了材料采購成本。”四川中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女士高興地說。
陳女士的公司從事環保科技領域技術開發,鋁模板生產技術基礎扎實,行業經驗豐富。盡管近年來訂單量不減,但疫情之下大量銷售貨款未收回,急需支付的大筆原材料費用、員工工資、設備購買款等,給公司帶來不小的資金壓力。
恰逢留抵退稅擴大政策面,中九新材料也被納入受惠企業名單,陳女士很是驚喜:“今年公司打算新建一間技術研發中心,這下也有了著落。這個政策整得巴適!”
四川制造“揚帆出海”
制造業能否走出去、站穩腳,對我國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至關重要。留抵退稅等一系列紓困解難的舉措,激勵川企優化供應鏈布局,“走出去”的步伐落得更穩更實。
四川貨物貿易進出口數據顯示,機電產品是主要出口大類。在鹽都自貢,西蜀電力金具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電力金具不僅廣泛用于全國線路新建、擴建和改造工程,也遠銷越南、緬甸、土耳其等國家。該公司財務人員胡女士介紹,今年一季度,公司訂單量同比增長50%,今年全年銷售額有望突破1.2億元。
訂單來了,生產自然要跟上。“我們準備新增一條產品生產線,專門開展新產品工藝的研發生產,急需一筆流動資金。”胡女士說,到賬的260萬元退稅款剛好緩了心頭之急。瞄準生產線建設和新工藝研發,該公司希望進一步提升自主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助力新產品“走出去”。
目前,大規模留抵退稅政策正在川快速落地。四川稅務聚焦制造業實際需求,瞄準生產旺季企業資金需要,開展大數據精準匹配,開通退稅辦理專窗,點對點輔導退稅落實,實現增值稅留抵退稅直達快享,支持四川制造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