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開展納稅信用等級評定以來,廣東省納稅信用最高等級A級納稅人數量穩步增長持續攀升。數據顯示,今年廣東省認定A級納稅人37.9萬戶,與去年相比增加15.3%。
近期走訪廣東精細化工、信息技術與通信、智能機器人等領域的多家行業領軍企業時發現,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堅持一個共同的理念——合規就是競爭力,努力當好稅收遵從的“領頭雁”。
稅務合規設計嵌入企業治理架構
大企業資金密集、產業鏈復雜,構建包括稅務合規在內的全方位合規體系,猶如為億元級資產構建動態防護網。
廣東眾和化塑股份公司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連續18年獲評廣東省守合同重信用企業,擁有9個省級創新平臺,168件授權專利,是精細化工領域廣東省單項冠軍企業。該公司財務部部長梁艷介紹,公司構建“三維管理體系”,將合規意識貫穿業務全鏈條。公司借助金蝶云ERP(企業資源計劃)管理系統,自動匹配業務數據與稅務申報,對稅務處理方案(如計稅依據、稅率適用)、發票管理條款重點審核,及時評估稅務行政處罰風險;建立責任清單明確每個崗位的稅務“警戒線”,對稅務申報及時率、稅收政策運用準確率、發票風險發生率等做出詳細要求,構建全生命周期稅務風險防控體系。
樂昌市安捷鐵路軌枕有限公司不斷加強稅務合規管理。這家年產鐵路各類軌枕200萬根,年產值超2億元的軌枕領域領軍企業,將內控體系與稅務監管深度對接,建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三級復核”“出口退稅單證數字化管理”等12項內控制度,通過內部自糾自查與稅務部門大數據掃描相結合,近3年來累計防范涉稅風險22次。
在合成軌枕生產線擴建現場,安捷公司財務人員算了一筆“合規賬”:通過嵌入稅務合規設計,項目提前規劃研發費用歸集路徑,預計可享受加計扣除優惠600萬元。“得益于風險內控體系的建立,公司內部對合規的認同愈發強烈,我們已連續5年獲評納稅信用A級。近年來我們的電車枕、岔枕等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聲譽日漸提升,遠銷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公司總經理李偉睦說。
以數字化轉型賦能企業合規經營
從人工智能風險掃描到區塊鏈票據溯源,從大數據分析到智能申報系統,在數字經濟浪潮下,稅務合規管理正經歷一場由科技驅動的深刻變革。
高新興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智慧城市物聯網領軍企業,每年研發投入占比超10%,擁有超2000項核心知識產權。該公司通過“樂企”直連平臺API接口實現了發票開具、驗真、入賬、歸檔的全流程自動化,準確率高達99%。
“我們不僅提高了稅務管理的效率和準確性,還整合了30多家旗下公司的發票數據、稅務申報信息和風險監控指標,搭建了統一的‘稅務數據池’,大幅提升稅務管理效能。”該公司財務總監劉宇斌說。
佛山市傳化富聯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則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票據管理,接入智能共享系統、智能開票系統及AI算法掃描工具,實現發票數據自動化處理與風險實時預警。公司財務總監范浙寧表示:“AI算法可實時掃描數萬條交易流水,對識別產業鏈上下游虛假發票、異常抵扣等風險起到預警作用。接入智能共享系統后,企業的稅務合規成本同比下降15%。”
稅務合規即競爭力
“稅務合規就是競爭力。”這是廣東不少領軍企業的共同理念。
安捷公司財務總監曾昭清對此深有體會。2024年初,公司財務系統升級導致企業所得稅季度預繳申報逾期,雖符合“首違不罰”政策未影響信用評級,但仍讓團隊意識到納稅信用的重要性。“一旦失去A級納稅信用,我們將無緣贛深客專等重點項目投標,保住連續5年的納稅信用A級,相當于守住企業‘生命線’。”
曾昭清的話,也是不少守信納稅人的共同感受。優質的納稅信用為企業帶來多重利好。安捷公司憑借A級納稅信用,成為銀行授信綠色通道客戶。2024年,該公司獲得銀行貸款利率優惠0.5個百分點,節約融資成本超80萬元。
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智能機器人領域工業機器人產業鏈“鏈主”企業,擁有授權專利707件。得益于良好的納稅信用,東莞市稅務部門為公司開通綠色通道,提供出口退(免)稅便利服務。公司財務總監周永沖說:“5年來,公司累計辦理出口退稅超4200萬元,為企業開拓海外市場注入了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