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強成本理論的研究,提高我國成本會計水平
要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研究方法體系,理論研究者必須沖破傳統會計觀的束縛,解放思想,勇于開拓新的研究領域和研究課題;應深入企業調查研究,同實際工作者密切合作,廣泛開展案例分析,從理論高度提煉成功經驗;理論研究應致力于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在此基礎上,建立成本管理會計理論研究成果的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
二、樹立企業成本管理的系統觀念,實行全員成本管理
一方面,為使企業產品在市場上具有強大競爭力,企業成本管理就不能再局限于產品的生產過程,而應該將視野向前延伸到產品的市場需求分析、相關技術的發展態勢分析,以及產品的設計;向后延伸到顧客的使用、維護及處置。
另一方面,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非物質產品日趨商品化。與此相適應,企業成本管理的內涵也應由物質產品成本擴展到非物質產品成本,如人力資源成本、資本成本、服務成本、產權成本、環境成本,等等。
企業各項活動的進行、各項戰略措施的實施都是由人來進行的,人的活動在成本發生的各個階段占主導地位,人的素質、技能是企業成本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其中對企業成本影響最大的,是職工的成本意識與降低成本的主動性。成本意識是指節約成本與控制成本的觀念,是“節約成本觀念,并了解成本控制的執行結果。”成本意識包括注意控制成本,努力使成本降低到最低水平并設法使其保持在最低水平。樹立職工的成本意識,就是要使職工樹立這樣一些思想:成本是可以控制的,成本控制需要大家的共同參與,在工作中時刻注意節約成本。
由于目前有不少的企業領導和工程技術人員不懂成本,因而對他們進行的設計、擬定的工藝、制定的計劃、采取的措施,將對產品成本起什么作用、有多大的影響,一般心中無數。因此,加強成本管理,首要的工作在于提高廣大職工對成本管理的認識,培養全員成本意識,變少數人的企業成本管理為全員的參與管理。企業應該高度關切成本專業人才的培養和使用,積極舉辦各種類型的成本培訓班,從技術經濟領域開辟降低成本的廣闊途徑。在企業內部形成職工的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識。在日常成本管理中,積極運用心理學、社會學、社會心理學、組織行為學的研究成果,努力在職工行為規范中引入一種內在約束與激勵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