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稅為何沒有在利潤表中體現?
(一)增值稅的設計帶有"欺騙性"
增值稅設計時,名義上需由消費者承擔的.這也是稅務在征收增值稅時常掛在嘴邊的理由.對最終消費者(主要是個人)而言,他們消費時對"價"與"稅"的差別是不敏感的.對于銷售方而言,"價"與"稅"合計起來構成了合同總額,但只有"價"能形成銷售收入,"稅"形成對稅務的負債(增值稅銷項稅).從這個角度講,增值稅銷項稅在形式上表現為企業向消費者代收稅款,然后按期返還給稅務.
企業在繳納增值稅時,并非要上繳全部的"代收稅款",它存在一部分可抵扣金額.這部分可抵扣金額就是企業購置資產以及發生成本費用時的進項稅.
在會計科目設計上,增值稅不像企業所得稅,它在負債類科目"應交稅費"里核算.這給了會計人一種根深蒂固的理解,增值稅不是費用,它不會影響企業的利潤.
會計上的這一常識,卻與人們對增值稅的觀感不一.如果增值稅不影響企業利潤,為何會有虛開增值稅發票,會有偷逃增值稅的違法行為發生呢?
(二)增值稅影響利潤的方式
明白地說,增值稅肯定對利潤有影響,既有直接影響,也有間接影響.少繳增值稅等于變相地增加了利潤;多繳增值稅意味著減少了利潤.
直接影響體現在:
1資產購置時、發生成本費用時若能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對應的進項稅可用于抵扣,這等于降低了成本費用;反之,如未能取得專票,成本費用等于增大了;2繳納增值稅后還有附加稅,附加稅是費用,會影響到利潤;3混合銷售時高低稅率的業務切割不清,稅務會從高征稅,從高征稅會導致收入減少;4視同銷售會降低成本,視同銷售是稅務把成本費用當收入看,要從中摳出一塊當作增值稅銷項稅,等于減少了成本費用;5進項轉出會加大成本,一旦稅務不認可某項成本費用用于了應稅項目,不允許進項稅納入抵扣,這等于增大了成本費用.
增值稅對利潤的影響有時會拐個彎,通過影響資產負債表淡化其對利潤影響的色彩.間接影響體現在:
1競爭對手納稅為低稅率或偷漏稅時,規范納稅的企業在競爭中是不利的.如果沒有增值稅,合同額即收入,有了增值稅后收入額縮水了.對比一般納稅人與小規模納稅人的稅負就容易理解了,100萬的商品銷售合同,一般納稅人能確認收入85.47萬元(100/1.17=85.47),小規模納稅人能確認收入97.09萬元(100/1.03=97.09).交稅低的企業更具有競爭優勢.2壞賬的影響.企業在確認收入時要相應確認銷項稅,收入與增值稅銷項稅都體現在應收賬款之中.不管應收賬款是否能收回,增值稅都必須如期繳納.如果應收賬款(收入+銷項稅)最終被確認為壞賬,其中企業確認的銷項稅等于被認定為費用了.